close

  開欄語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關係民生福祉,隨著政府持續加大對農村的公共投入,農村公共服務日趨完善。201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享城市現代文明。
  對此,南方日報邀請南方網論壇網友一同下基層,走訪南沙、惠州、雲浮等地,與網友共同探索農村公共服務如何在城鎮化過程中進行無縫遷移,逐步消弭城鎮化過程中“農字牌”造成的城鄉距離或隔閡,探尋適合城鎮化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務模式。
  今日起,“像城裡人一樣生活——從城鎮化看農村公共服務”系列報道將陸續與讀者見面,敬請期待。
  在廣州市南沙區板頭村,村民不用排隊掛號,進門後直接看醫生;即使深夜孩子感冒發燒也不用擔心,旁邊的衛生站24小時燈火通明;經過二次報銷後,基本醫療費用可全免……去年開始,南沙區投入1億多元,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鎮村一體化管理改革,讓南沙區28萬多名村民也能享受像城裡人一樣的醫療便利。
  目前,南沙區共有112家像板頭村這樣的衛生站。今年年底前,最後7家衛生站也將完成升級改造,119家衛生站將覆蓋南沙全區,近400名職業醫護人員深扎南沙區6鎮3街,建立起“十分鐘醫療服務圈”。
  2014年廣東省衛計委官網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村衛生室共2.8萬多個,診療人次13094萬人次。除廣州市南沙區外,連南縣農村衛生站試行標準化建設、石壩鎮試點建設惠州首個鄉村醫療衛生雲服務平臺……各地都在提高農村醫療服務上做出新的嘗試,確保農民可就近享受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曹菲記者 張婧
  距離近、費用少村民點贊
  “您慢點啊,有空要常來。”11日上午,68歲的板頭村村民賴秀蓮在板頭村衛生站做完蠟療,醫生陽芬紅細心地囑咐。
  賴秀蓮是個“老病號”,頸椎、腰椎的病痛一直困擾著她。“以前衛生站條件不好,只能去中心醫院住院。”賴秀蓮說。
  不過,自從今年9月板頭村衛生站升級改造完成後,賴秀蓮就未再住過院。更讓賴秀蓮覺得方便的是,從家裡走到衛生站只要5分鐘。
  這天上午,衛生站里4名醫護人員的腳步一直沒能停下來,診斷、輸液、理療、拿藥……“現在每天都有四五十例的接診量,比沒有升級改造之前翻了一倍多。”板頭村衛生站護士陶代雲說。
  對於村民蔡見崧而言,升級改造後的衛生站則意味著健康的保障。蔡見崧已經與衛生站醫生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可以免費獲得體檢、上門看診、預約大醫院等服務。
  “全村710戶人口,已經簽約了130多戶。”陽芬紅說,許多村民聽說有家庭醫生服務,都希望能簽約。不過,考慮到目前的條件,衛生站僅是有選擇性地與一些急需此項服務的家庭簽約。
  “不僅看病方便了,費用也便宜了很多。”蔡見崧剛看完扭傷的腳,拿著不到5元的收費單據對記者說。板頭村衛生站站長蕭慧華介紹,目前村民看病新農合報銷70%,剩下30%還可由財政進行二次報銷。“南沙街15個村中11個已經可以二次報銷,板頭村也正在申請中。通過之後,村民醫葯費基本全免。”
  高薪水、易晉升醫生願留
  板頭村衛生站醫生熊衛國今年36歲,來到衛生站前,他是海珠區官洲一家私人社區醫院的醫生。今年1月,聽說南沙區婦幼保健院在招聘村衛生站醫生,他決定來試一試。
  熊衛國說,當時招聘要求大學本科畢業、有相關資質和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等,而自己在社區醫院工作了10年。經過層層選拔,熊衛國成為板頭村衛生站的一名醫生。
  “我現在年薪14萬多,屬區婦幼保健院的事業編製,駐站兩年後,還可以在區屬醫院進行雙向選擇。”豐厚待遇和流暢的上升通道,讓他沒後悔當初的決定。
  截至9月30日,南沙區共有373名醫務人員從全國各地招聘而來。
  除了待遇和上升通道,熊衛國對目前的工作環境也十分滿意。
  板頭村衛生站位於繁華的馬路旁,交通便利。三層白色和綠色相間的小樓看上去既精神又大方。走進衛生站大廳,接診區、輸液區、中醫理療區和藥房等區塊劃分清晰,心電圖機、呼吸機、霧化器等常用醫療設備齊全。
  “以前的衛生站可沒有這麼漂亮。”南沙區社區服務中心主任王雲漢說,板頭村衛生站升級改造前只有一間破舊的小房子,設備陳舊,位置也不好。
  王雲漢介紹,區鎮投入30萬元對衛生站進行改造升級,其中包括對衛生站的重新裝修及設備的採買。根據《南沙區鎮街村衛生站設施設備改造建設獎勵方案》,村衛生站用房面積達100平方米以上,建築外觀、功能室等全部統一設計。
  辭鄉醫、大投入新建體系
  “我們早就想推動改革了。”南沙區衛生局副局長徐燎原告訴記者,2012年,一些相關調研工作就已展開。
  當時統計顯示,南沙區村級衛生站中68%都是鄉村醫生,這些鄉村醫生大多年齡大、學歷低、無正規執業醫師資格證,很多連電腦都不會用。並且當時村級衛生站主要以私人承包為主,公益性質較弱。
  “曾經還有過這樣的案例,發生醫療事故後鄉村醫生就跑了。”徐燎原說,除了鄉村醫生問題,當時的村級衛生資源還存在總量少、佈局不合理這兩個問題,新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亟待建立。
  這是一項複雜而具體的工作。探索者首先面臨的就是鄉村醫生的安置問題。為了保證村級衛生站醫務人員的水平,在招聘醫務人員的同時,還必鬚根據具體情況對鄉村醫生進行安置。
  “剛開始不少鄉村醫生都反對。”徐燎原說,政府在充分尊重鄉村醫生意願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留用、轉崗、退休、清退等方式,並安排專項補助資金,目前安置了595名鄉村醫生。
  為了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鎮村一體化管理改革,一年多來南沙區已投入上億元。
  “未來我們還要不斷努力提高服務水平,維持這一制度的健康運轉。”徐燎原表示,下一步工作重點將集中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及全科醫生的配置和培訓上。
  網友對話
  南方網網友“淡淡小黛”對話徐燎原:
  “大醫院和村衛生站要各司其職”
  本月初,南方日報在南方網論壇發起“和記者下基層”活動後,許多熱心網友踴躍報名,希望能參與“像城裡人一樣生活——從城鎮化看農村公共服務”系列報道的採訪。
  11日,南方網網友“淡淡小黛”與南方日報兩名記者一起走訪了南沙區多家村衛生站。她在南方網論壇發帖講述:“南沙區119間規範的衛生站為群眾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實惠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站通過電子欄公示藥品入貨、出售價格的做法更是公開透明。”
  當日,“淡淡小黛”還與南沙區衛生局副局長徐燎原對話,深入瞭解南沙關於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同時也出謀獻策。
  網友:為什麼要配置全科醫生,如何提高全科醫師比例?
  徐燎原:首診在基層,醫生將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例,涉及兒科、婦科、外科……全科醫生才能做更加準確的診斷。醫生水平高了,村民在衛生站看得放心,自然也願意來衛生站看病。提高全科醫生的比例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優先招聘全科醫師;二是對已經在崗的醫生進行全科醫生的脫產培訓。
  網友:家庭醫生的想法來源於哪?
  徐燎原:在發達國家,居民看病首先會找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認為有必要時,才會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而在國內,醫療資源往往都集中在大醫院,造成很多村民久病不醫,大病才去大醫院治療。家庭醫生的存在,可以減少無序就醫,引導村民規範就診。小病就讓衛生站來治療,大病則去醫院,讓大醫院和村衛生站各司其職。
  網友: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後,村民看病是否必須經過家庭醫生?
  徐燎原:理想狀態下應該是這樣,不過現在我們推行的家庭醫生制度主要是提供免費醫療服務。與村民簽訂的協議書中約定了由家庭醫生為村民提供免費體檢、合理膳食、免費理療等大小13項服務;對村民僅要求不隱瞞病史等。看病、轉診等發麵,並沒有約束村民。
  我們希望用現在的方式,在保障村民健康的同時,讓他們逐漸理解和接受家庭醫生的理念,為將來實現分級診療、首診在基層等打下基礎。
  策劃統籌:梁文悅 戎飛騰 江華  (原標題:醫生提供全科服務 村民看小病不出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qbcb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