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月11日,市民在廣州北京路新華書店選購書籍。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24間新華書店手繪分佈圖
  “廣州哪裡還有新華書店?”———這個問題對於很多老廣州而言,可能不難回答。然而,如今許多年輕一代,對此已懵然不知。很多人都察覺,那個曾經熟悉的新華書店,正一家一家從我們身邊消失。
  今年國慶之後,廣州新華書店史無前例地推出了一份《手繪網點地圖》,用漫畫的形式,勾勒出廣州已有的和籌備中的24間新華書店的店面形象和位置。
  “我長大了,它卻慢慢老了,感覺它跟不上了。暢銷書不多,購書環境也不佳,價格不便宜……”依諾一口氣數落新華書店的不足之處,儘管上小學的兒子買教輔書,她還不時地要光顧新華書店,但她覺得這是迫不得已的,在新華書店里已找不回如飢似渴的感覺了,每次到店里來,都是匆匆過客。
  現狀
  3年內,書店零售下跌17 .46%
  如今的新華書店究竟怎麼樣了?日前,南都記者獨家採訪了廣州新華書店集團的相關負責人。據其介紹,從2007年起,新華書店受到網絡衝擊明顯,其一般圖書的零售在這幾年間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與2010年比較,書店的一般圖書(課本除外)的零售下降了17.46%。
  南都記者還瞭解到,受整體科技圖書市場的疲軟影響,新華書店中科技類圖書銷售降幅最為明顯,接近20%。而在整體銷售方面,課本及配套教輔書籍依然是新華書店重要的收入來源,占總銷售的51.61 %。根據廣州市新華書店的調查,其讀者群以0-18歲的青少年,以及45歲以上的中老年讀者為主。
  從2008年開始到今天,全市共計7家新華書店關停。
  困境
  網絡書店衝擊實體書店
  談到書店所面臨的困境,該負責人首先提到了“網絡書店”。他說,打開網站,隨處可見“買200送100”以及低折扣的特價書吸引了太多買書人。他甚至形容,“不差錢”的各大電商不惜虧本血拼以占領市場。這使得實體書店成了網絡書店的展廳。
  該負責人坦承,目前新華書店的經營壓力比較大。書店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稅收成本。“房租和人力成本則每年都在上漲。近年來,各種生活消費品的價格水平持續上漲,然而圖書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並沒有因此而大幅度上漲”。
  1993年,物價部門和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出台新政策:除中小學課本和大中專教材實行國家定價,其他圖書由出版社根據市場自由定價。
  “這顯然只是理想”,該負責人說,由於書價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註,因此出版社在定價問題上相當謹慎,依然採取“保本微利”原則。
  利好
  圖書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
  不過,作為廣州市規模最大的圖書銷售企業,該負責人表示,廣州市政府確實給予新華書店部分政策優惠。比如,目前書店部分場地屬於代管房租賃物業,租金相對優惠。
  此外,今年年初,國家頒佈了《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等等相關政策優惠。
  出路
  升級專業書店,壓縮綜合書店
  未來的新華書店,將如何尋求出路?廣州新華書店集團方面給出了一張轉型“藍圖”——— 從“書店賣場”變成“文化賣場”。
  該負責人表示,總的來說是改變生硬單一的銷售服務,融入更多暢銷書作者、名人名家的面對面交流活動,開展更多文化體驗項目。“但還是以圖書經營為主,因為這是實體書店的優勢所在”。
  在廣州市新華書店未來的佈局中,將逐步建立市、區、社區三級書店網絡體系。“目前計劃在海珠、荔灣、黃埔和番禺,各規劃建設一個區級購書中心,而社區則以特色化、專業化小型書店和報刊亭為主”。
  據介紹,新華書店還將重點打造專業類書店,適當壓縮綜合書店。“比如位於中山五路的新華書店集雅齋,這曾是廣州非常有名氣的古字畫、書籍銷售專門店,但由於長期經營不善,門庭冷落。新華書店正在籌備,升級集雅齋,重塑其聲望”。
  專家說
  陳定方:國營書店不要排斥多元化
  在廣州,學而優書店可說是民營實體書店的一張招牌,以學術、文化為主的特色風格在廣州一眾學生、讀者中頗有名氣。不過這個最高峰時期有超過20家分店的書店品牌,正在遭受著與新華書店相似的命運———目前,其在廣州只剩4家門店。
  對此,學而優書店的創辦人、總經理陳定方分析了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在機場、地鐵的門店到期重新投標未能繼續經營,屬於商業操作層面的原因,另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大環境原因,“現在網上書店的各種打價格戰的無序競爭,加上實體店面的租金、人工成本飆升等原因,我們去年、前年確實因此關掉了幾家店”。
  陳定方認為,目前實體書店面臨最大的問題和困境,主要就是來自網上書店的衝擊。“比如很多人會到實體書店來看書,看到合適了就回家上網買,因為網上價格便宜啊”。她表示,很多大型網店的低價售書,是其吸引人流量、瀏覽量的一種方式,盈利並非唯一目的,這種大手筆不計成本的投入是實體書店無法比擬的。
  但進駐書店業近20年的陳定方認為,實體書店肯定不會消亡。陳定方還提到,“書籍不同於其他商品,更多是一種精神產品,對於很多人來說,逛書店摸著實體書的感覺和網上書店的虛擬感是遠遠不同的”。
  對於同行、國營“新華系”書店,未來發展路在何方?陳定方說,國營書店不要排斥“多元化發展”。“營造實體書店特有的板塊、空間感,讓讀者體驗到不同的東西和感覺,包括各種活動體驗等”。
  對於在書店中增加各種經營元素,陳定方也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儘管我認為書店的核心還是圖書,但是我並不認為在其中納入別的元素就一定不妥,諸如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它有專門的書籍樓層,但當中也有賣咖啡的、賣零食的,大家也並沒覺得不合適,只要經營者覺得加入其他產品、元素是跟書店相契合的,我覺得就無可厚非”。
  楊瑞虎:購書中心轉型可為新華書店“帶路”
  “新華書店”四個字的紅色招牌曾經是多少人心裡的文化地標。想要突破重圍,它究竟該何去何從?
  “網絡交易的規則應該更為規範。”原廣東新華髮行集團副總經理楊瑞虎認為,網絡書店的無限制折扣對實體書店來說太不公平。“很多國家有圖書價格銷售法,我們國家沒有,網上書店想打幾折就打幾折。”
  楊瑞虎說,網絡書店低於成本價銷售,是不合理的,那是因為它有其他方面的利潤來補充這塊的損失。而實體書店主要收益是靠賣書,絕不可能做到如此低價。
  如今的國營書店要經營下去,單靠賣書是遠遠不夠的。正在進行開業20年來首次大規模調整的廣州購書中心,就給出了這麼一份未來的模型:負一樓是24小時特色圖書咖啡吧,一樓是精品生活區,二樓是人文社科館,三樓是文藝空間,四樓是少年兒童歡樂天地,五樓是大中小學教輔學習基地。
  楊瑞虎認同這種多元化,“臺灣很多知名書店,只有1/3場地在賣書、1/3的場地搞專櫃,還有1/3拿來出租,這是臺灣書商認為比較合理的盈利模式。”他認為,書店將更多地成為一個文化商場,而不僅僅拘泥於“書”本身。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qbcb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