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報評論員 劉採萍
  省兩會正在進行,省長張慶偉代表省政府向人大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綠色崛起”的內容,成為這兩天代表和委員們,討論最積極、發言最熱烈的議題。(詳見本報昨日兩會專題報道)
  2013年是河北人的環境觀念被徹底震撼和搖動的一年。燕趙大地上瀰漫不散的霧霾,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出門必須戴口罩;每天關心空氣質量指數;憂慮老人、孩子和病患的健康甚至安危;開車限號不開車怕當“吸塵器”;考慮外移定居……雖然經濟、社會、文化和民生都有不俗成績,但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之間的不平衡,已經顯現;產業結構偏重、資源利用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帶來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成為影響河北民生幸福的陰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發展中迎接挑戰,調整戰略,才能避免矛盾最終演變成巨輪前進道路上的可怕冰山。2013年生態環境矛盾凸顯,給河北的發展帶來壓力,也帶來轉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三次視察河北,對我省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提出深具遠見的新要求。特別是,他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以GDP論英雄”———以破除僵化、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徹底打破了過去套在很多官員身上對於“發展”的枷鎖;讓發展的目標和目的,更清晰凸顯出來,方向也更分明起來。
  綠色崛起,能夠為社會全面進步,提供更科學和更持續的動能、動力。過去,河北也重視發展,從後爭先,對崛起的渴望不能說不強烈。這也是我們取得一系列發展成績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認,我們的發展中綠色成分不足,黑色分量太重,累積一段時間後,在經濟結構、生態環境上,出問題、付代價就不可避免。
  發展不是簡單的數字提升,而是人民得實惠,群眾享富裕。經濟強起來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讓人民富起來,生活在天清氣明、健康和諧的環境中嗎?
  既然過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被證明出現了偏差,將其調整到一個消耗少、污染少、效益高、人民得實惠多的新結構中來,就成為發展最迫切的要求。兩會召開的第一天,省委書記周本順在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明確提出:今後的經濟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生態紅線就是發展紅線!而在接下來的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張慶偉省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政府工作做出部署,為這種新的發展探索尋找切實路徑:河北不僅要以只爭朝夕的態度,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對治理大氣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實施生態修複工程和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等,都積極而為;更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環境,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以及一系列民生工程,圍繞一個更科學的發展主題不斷奮進。這將讓全省7200萬人民真正成為發展的受惠者,能夠分享改革紅利的領域也將變得更廣更寬。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將得到更切實的保障。這樣的發展一旦走上軌道,這兩年為了環境頗感“抬不起頭來”的河北老鄉,可該揚眉吐氣了。
  60多年前,倫敦遭遇嚴重霧霾,大約1.2萬人因污染而喪命。二戰過後,日本川崎也曾黑煙籠罩,病痛圍城。工業化帶來的生態危機,有時卻以斑斕“光學雲”的模樣令人暈迷。川崎人說:“我們看到了那些濃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和戰爭一樣嚴重的污染公害,相反以為看到了經濟發展的前景和希望。”為了不讓我們的眼睛也被那黑煙和迷雲矇蔽,“綠色崛起”的理念必須深入人心。
  (原標題:讓“綠色崛起”理念深入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qbcb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